華人之光! 中研院院士高錕獲諾貝爾物理獎


(2009/10/06 20:03)國際中心/綜合報導


2009諾貝爾獎物理獎,由號稱「光纖之父」、香港的高錕教授、發明感光元件(CCD)的美國威里亞德‧波伊(Willard S. Boyle)與喬治‧史密斯(George E. Smith)等3人獲得;瑞典皇家科學院6日宣佈,將200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香港中文大學前校長高錕、美國科學家威里亞德‧波伊和喬治‧史密斯,3名得主的成就分別是發明光纖電纜和電荷耦合器件(CCD)圖像感測器。


出生於上海的高錕,現年76歲,於英國、中國兩地任教,現為中研院院士,他以長久以來在光纖方面的卓越研究,獲此殊榮;高錕於1933年生於中國上海金山區,中學就讀於香港聖若瑟書院,之後獲取英國倫敦大學理學學士及哲學博士。他於1987年至1996年任香港中文大學校長。同時,他也是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、英國皇家工程科學院院士、英國皇家藝術學會會員和瑞典皇家工程科學院外籍院士,台灣中央研究院院士。1996年,高錕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。


1965年,高錕在以無數實驗為基礎的一篇論文中提出,用石英基玻璃纖維進行長距離信息傳遞,將帶來一場通訊事業的革命,並提出當玻璃纖維損耗率下降到20分貝/公里時,光纖通訊即可成功。


高錕此項研究,改變人類的通訊模式,促成互聯網演化,研究成果亦獲29項專利,獲20多個國際獎項,包括有電機工程界諾貝爾獎之稱的馬可尼國際獎、英國法拉第獎和日本國際獎等,並獲「光纖之父」的美譽。高錕首創光纖通訊系統,成就非凡;今年2月,根據報導,高錕太太證實,年逾75歲的高錕患上老人癡呆症,正靜心休息養病,定時服藥覆診。


今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的主題在光的應用,一半的諾貝爾獎金由高錕獲得,研究主題是光在光纖中的傳播。他的研究大幅突破了光在玻璃光纖中傳播的距離,可以讓光在光纖中傳播遠超過一百公里,遠遠超過當時實驗室最好的成果(約20公尺)。光纖在通訊領域上的應用跟我們目前的生活應用已經是密不可分,例如網路的高速傳輸。大幅提高了我們的通訊品質。


而美國的波伊教授與史密斯教授則以1970年代發明可應用於數位相機、光學掃瞄器與攝影機的光電耦合元件(CCD)獲物理獎,算是遲來的肯定。


http://www.nownews.com/2009/10/06/91-2515982.htm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ginger 的頭像
    ginger

    冥想的空間

    ging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